玩教具是兒(er) 童的親(qin) 密夥(huo) 伴,從(cong) 蒙台梭利到瑞吉歐,從(cong) 陳鶴琴到陶行知,教育家們(men) 在兒(er) 童教育研究與(yu) 探索中,或多或少地指出了玩教具和遊戲對兒(er) 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,“寓教於(yu) 樂(le) ”也一直是人們(men) 對於(yu) 教育、特別是幼兒(er) 教育的理想。
首先,玩教具的選用數量要適宜,並確保質量和安全性。目前,幼兒(er) 園中可供選擇的玩教具很多,有的是從(cong) 市麵上購買(mai) 的,也有的是由教師利用廢舊物品製成的,或者是利用自然材料(沙、土、水等)直接呈現給幼兒(er) 的。無論是何種材料,首先應考慮材料的安全性和質量。如果是廢舊物品製成的就應消毒後使用,如果是市麵上購買(mai) 要看是否含有害物質,是否符合質量安全標準。在使用過程中避免低齡幼兒(er) 啃咬或摔打玩具。同時,玩教具投放的數量要合理,分配均勻,避免幼兒(er) 間相互爭(zheng) 執。大班年齡的幼兒(er) 所使用的玩具或材料需要合作的,教師要積極引導、協作配合,培養(yang) 幼兒(er) 間分享和合作意識。
其次,不同年齡段的幼兒(er) 其發展水平也不相同,認知能力、動手能力、人際交往等都存在差距。不同年齡段的幼兒(er) 對玩教具的要求也不相同。在中、小班幼兒(er) 的故事課中傾(qing) 向於(yu) 看圖片和手偶表演,而大班幼兒(er) 則適合用操作式圖片和戴頭飾、分角色表演。
最後,充分發揮玩教具在教學活動中的促進作用,離不開幼兒(er) 教師的指導。教師要善於(yu) 觀察幼兒(er) 在學習(xi) 過程中的學習(xi) 態度、認知能力及幼兒(er) 間存在的個(ge) 體(ti) 差異,從(cong) 而做到因地製宜,恰當合理地推薦使用玩教具。教師在發揮好示範作用的同時,鼓勵、啟發、引導幼兒(er) 在運用玩教具過程中的創新性玩法。幼兒(er) 教師要對每次幼兒(er) 玩教具的使用效果進行記錄、分析、總結,為(wei) 更好地發揮玩教具的作用積累經驗。
玩教具的配置、使用都要遵循幼兒(er) 的身心發展特點,根據教育目標和內(nei) 容的要求,合理選用,正確指導,充分發揮玩教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促進作用。玩具擺放的位置、存放多少要根據課堂教學及幼兒(er) 需要進行,以此來進一步激發幼兒(er) 的學習(xi) 興(xing) 趣,培養(yang) 幼兒(er) 的動手操作能力,促進幼兒(er) 全麵協調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