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代幼兒(er) 比較早上學,而且雙薪家庭越來越多,父母都沒時間照顧孩子,基本三周歲的寶寶都讓上幼兒(er) 園了。所以,幼兒(er)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幼兒(er) 園度過的,一個(ge) 合格的幼兒(er) 園環境就變得至關(guan) 重要了,下麵讓我們(men) 來看看合格的幼兒(er) 園環境得具有哪些特點?
(1)兒(er) 童性
幼兒(er) 園是兒(er) 童生活、學習(xi) 、發展的重要場所,良好的幼兒(er) 園環境所蘊含的要素應包含充滿童心、童趣,即應符合兒(er) 童的認知特點和規律、符合兒(er) 童的審美標準、有利於(yu) 促進兒(er) 童發展。首先,環境的空間布局、色彩搭配和物品材料等,要符合兒(er) 童的審美。此外,兒(er) 童生活、來自兒(er) 童創作、反映兒(er) 童世界。無論是對生活和學習(xi) 經驗的梳理,對身邊事物的觀察,還是繪畫、手工、繪本等作品,都應首先選擇那些充滿稚趣而純真的作品。
(2)互動性
幼兒(er) 園環境成為(wei) 教育資源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。互動性是指教育環境中教師、幼兒(er) 、環境、材料等因素相輔相成、相互作用、相互結合,既不是老師的高控高壓,也不是幼兒(er) 的無序隨性。教師參與(yu) 環境的方式有時是顯性的、直接的、有聲的,有時是隱形的、間接的、無聲的,但無論何種形式都必須滲透教師理性的思考,反應教師的專(zhuan) 業(ye) 化水平。幼兒(er) 參與(yu) 環境主要體(ti) 現在能夠及時關(guan) 注環境中的變化,願意操作、擺弄、運用環境中的各種資源,能夠按照要求完成任務。例如選擇小組、確定合作夥(huo) 伴、收集資料、記錄自己的意見,遵守集體(ti) 活動秩序和自主活動規則進行活動,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經驗與(yu) 發現等。
(3)開放性
幼兒(er) 園的教育不僅(jin) 僅(jin) 是幼兒(er) 園內(nei) 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,還應該本著開放的原則,將可利用的幼兒(er) 園內(nei) 外的教育等資源充分利用起來、通過開展豐(feng) 富多彩、紮實有效的社會(hui) 實踐活動、幼兒(er) 園的家庭教育活動和家園合作活動,豐(feng) 富幼兒(er) 園學習(xi) 內(nei) 容和生活內(nei) 容。
(4)教育性
包括物質環境的認知引導,也包括精神環境的潛移默化。幼兒(er) 園環境是教育的場所,應把教育目的和要求有機融合其中,讓物質環境充滿認知元素,讓精神環境促進幼兒(er) 良好個(ge) 性品質的形成,使幼兒(er) 園中有形的、無形的資源都成為(wei) 重要的教育資源。如,物質環境方麵,教育環境的空間、內(nei) 容、材料等應隨著幼兒(er) 的發展進步而變化,這種變化不是跳躍的、搖擺的、無序的,而是根據幼兒(er) 的學習(xi) 與(yu) 成長需要、教育主題進展而適時調整的;精神環境方麵,教師的關(guan) 愛態度和聞名言行、有效的師幼互動、良好的人際氛圍和園本文化等,都應對幼兒(er) 產(chan) 生積極影響。總之,教師應在觀察和了解兒(er) 童的基礎上,有目的、有計劃地對幼兒(er) 園物質環境、精神環境不斷調適,使環境充分發揮育人作用。
(5)激勵性
主要指向幼兒(er) 園環境具有尊重與(yu) 關(guan) 愛、包容與(yu) 接納、支持與(yu) 激勵的特點。精神環境也稱心理環境,其核心內(nei) 容主要體(ti) 現在人際之間的尊重、信任和鼓勵。幼兒(er) 園的精神環境應讓教職員工以及幼兒(er) 在一種寬鬆、安全的心態下有序地融入保教活動,激發教職員工和幼兒(er) 的積極情感,增強其自信心,支持其發展,促進其心理健康。其中,良好而有效的師幼關(guan) 係,是幼兒(er) 園精神環境的重要內(nei) 容。教師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(ge) ,給予幼兒(er) 充分地尊重與(yu) 關(guan) 愛、包容與(yu) 接納、支持與(yu) 激勵。